文章详情

返回
徜徉在通往地层深处的路上----记济宁能源发展集团运河煤矿副矿长崔海峰
作者:校友办  发布时间:2014-08-31  浏览量:

在历史悠久、文化昌明的孔孟之乡,在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之畔,有一座以运河命名的煤矿-----“运河煤矿”。在这座济宁市国有煤矿企业里,先后探索出了“运河管理模式”,凝炼出了“运河煤矿企业文化”,先后获得“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安全程度评估10A级矿井”、“双基建设省级先进单位”、“一通三防示范单位”等诸多殊荣,在这些殊荣的背后踊跃着无数个乌金般的建设者,他们共同谱写了一曲“乌金赞歌”。他,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崔海峰,运河煤矿副矿长、中共党员、河北省三河市人,2006年7月在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和法学双专业毕业后分配至济宁能源发展集团运河煤矿当了一名普通的采煤工人。

2006年7月,在综采一区当实习工人;

2007年10月,在掘进一区当掘进工人;

2008年3月,在综采二区干跟班技术员;

2008年7月,调任生产科任采掘技术员;

2008年12月,在准备工区任技术员;

2009年11月,任综采一区主管技术员兼副区长;

2010年4月,回调生产科任主任工程师、副科长、科长;

2011年3月,任矿长助理兼生产技术部副部长、副总工程师;

2014年1月,任副矿长;

他扎根煤海,以矿为家,在平凡的岗位上,走出了闪光的足迹。

一、他是一个善于思考、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人,他的梦想是在地层深处的沃土中生根

“一名大学双学位本科生刚刚毕业就到采煤工区扛柱子、拉架子、看三机,这些粗老笨重的体力活学生坯子的他能干得了吗?”工友们心中有些许担忧。他和老师傅们一起摸爬滚打,柱子扛重头,看三机时跟着师傅在机头一呆就是一个班,出勤300天,年度无违章罚款,他用实际行动回应了工友们的疑虑。班长看他工作量、工作能力一点也不比老工人差,而且总能在顶板管理维护、质量标准化施工方面出主意、想办法,让大家既少出力、又保证安全挣到分,班长破例把听分比例给他涨到熟练工的标准,让很多职工刮目相看。

实习期刚满,熟悉了采煤工序的他被调入了掘进工区,打眼、放炮、出矸、订道,这些连老工人都怵头的体力活他却抢着干,而且干的津津有味,乐此不疲。热情善良乐于助人的他和工友们相处的非常融洽。在采掘一线的锻炼,使他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

2008年3月,经过矿统一组织的岗位竞聘,他在众多竞聘者中脱颖而出,走上采掘一线的现场跟班管理岗位。由于矿工作需要,2008年7月,他又被调入生产科担任采掘技术员。采掘设计对于安全科学施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避免事故损失、节约投资等具有重要意义。他围绕安全生产中心,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积极组织技术攻关。设计优化的六采区、九采区施工方案不仅使整个运输系统方便、简捷、顺畅,还减少了岩巷施工工程量近600米,使采区运输系统减少一部皮带设备,降低了运输成本,直接节约巷道施工成本近千万元。他优化放煤工艺,在综放工作面采用“多轮,间隔,顺序,等量放煤法”,完全有效的将顶煤全部均匀放净,有效的杜绝了顶煤放不净或丢煤的现象发生,有效的提高了回收率。2008年12月,集团公司“职工革新成果和职工合理化建议”表彰大会召开,他撰写的《综放工作面提高顶煤回收率的管理技术研究》合理化建议获一等奖,集团公司党委书记乔志猛亲自为他授奖。

2008年底,崔海峰调任准备工区担任技术员。准备工区正值承担6301沿空综放工作面的回撤工作,6301工作面为我矿建矿史上回采时间最长的工作面,加之沿空回采矿压显现集中,至工作面回撤已有大量设备达到了报废状态,这无疑更增加了工作面设备回撤的难度。而综采设备安装回撤工作作为省市煤炭局督办的B级隐患,必须做到精细高效、合理有序,才能确保安全。他针对回撤现场空间狭小、设备笨重、人员相对集中、施工组织易窝工的现实,与同事共同研究,成功试行了尾梁、插板组合抽架法,即用插板插住底板的同时降立柱,利用杠杆原理将支架翘出,实现液压支架本身的借力“自移”,避免了生拉硬拽造成的安全隐患,增加了保险系数,提高了工作效率。

他注重流程过程控制,积极完善安装回撤各项工序操作控制流程。他编制的《设备安撤安全操作流程》,从推拉抬扛、提升运输、推车扒钩等细节入手谋求精细化。提出牌板化管理工作思路,用牌板直观体现,将作业方式、检查内容、安全隐患全部制作成牌板悬挂于工作现场,实现统一设施、统一流程、统一标准、统一制度、统一考核,善意提醒、温馨提示,提高了工作执行力和职工的自觉性。“施工现场牌板化管理”被矿评为科技成果二等奖。

二、他是一个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人,他的宗旨是在井下一线彰显技术内涵

采煤工作面支设、回撤关门支柱是既危险又耗时的工作。针对综采工作面巷道断面小、单体支柱端头支护劳动强度大等特点,他参与研发的端头切顶液压支架,架型新颖,结构布局紧凑合理,安装在转载机机尾后部,具有端头巷道与采空区隔离支护和切顶作用。现场应用证明该端头切顶液压支架主要参数适应工作面条件,提高了端头支护效率,减少了端头支护劳动强度,安全性和经济效益显著,通过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科技成果鉴定。这时的他已经是综采一区的主管技术员兼副区长。

安全生产,技术先行。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易导致事故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技术管理不到位或出现管理漏洞而造成的。矿领导审时度势,调崔海峰任职生产技术科。他提出“向技术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向考核要效益”的工作思路。组织科技人员根据“矿井开采延伸,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状态不稳定,采后补掘工程多”的实际,优化生产要素布局,合理节约井巷。根据巷道岩性、用途、服务年限、地质环境和当前支护效果,研究巷道的支护验算和初步的优化方案,利用围岩松动圈理论计算公式对巷道支护锚杆长度和间排距进行验算和优化。以理论计算和行业标准为基础,核算当前支护强度,优化各类硐室尺寸、位置、巷道喷浆厚度。还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如:变更巷道喷浆厚度、帮部顶角锚杆使用防剪切的偏心锚杆盘,顶板破碎时用钢带代替“五花”锚杆加强支护,岩巷掘进采用“橛子”代替锚杆挂耙装机回头轮等,达到了节省材料成本、简化操作工艺、提高施工效率的目的,当年度掘进巷道超计划完成2000余米,全年节约支护材料达1000余万元。

在“以质提效”环节上,通过推行“割煤→移架→推前溜→拉后溜→割煤→移架→推前溜→放好煤→分仓→放二次次煤→拉后溜→放矸石充填原后部运输机空间”的放煤新工艺,配合“精煤、次煤分仓、分储、分运”措施,节资源、保煤质、增产量、提工效。回采的7311面多回收资源17万吨,创效2000余万元。“后部溜槽后三角区充填技术”解决了两端头“最后一公里”放煤难的问题。通过采取提前收支架尾梁插板填矸后再拉移支架,次煤就能直接进入后溜从而避免资源的浪费。按照140米长、每架0.1立方米的充填空间测算,每刀多回收13.3吨煤,年创效千万余元。

面对当前低迷的煤炭市场,成本控制是保障企业效益的有效手段。他组织的七采区煤仓设计施工,获得了集团公司“标杆工程”。优化掘进通风系统和七采区、九采区分矸系统,多回收煤炭近10万吨,创效近2000万元。实施了9303工作面复杂条件下的沿空掘进及单侧沿空回采技术研究,解决了沿空回采过程中的巷道变形量大、危及安全等关键问题。

2011年8月,济宁能源发展集团举行新招大学生座谈会。他作为往届大学生代表,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亲身经历,谈了自己的感受,得到虢洪增董事长的好评。这时他已经完成从生产科副科长—科长—矿长助理兼副总工程师的华丽转身。

三、他是一个视工作如生命、永不停歇、舍小家顾大家的人,他的责任是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健康

岗位发生了变化,业务也和以前有所不同。他感到工作上有了压力,原有的知识已不能适应新工作,必须尽快给自己充电。2011年3月,他报考了山东科技大学矿业工程的研究生,边工作、边自学。他对自身能力的提高永无止境,技能、业务水平、成绩连年攀高。

创新是进步的源泉!他积极围绕生产现场开展小改小革,鼓励技术革新,努力为生产现场筑牢安全“防火墙”。

面对大倾角开采、动态加架、过地质构造带等情况,他提出设立“断层预测预报说明牌板”起到超前提示作用。对巷道的淋水、顶板下沉严重地段,围岩破碎、煤层赋存不稳定区域作为重点进行检查监测,做到防控结合。

他以加强单产单进管理与争创甲级区队活动为载体,完成了七采区及-725水平开拓延伸巷等关键线路的开拓工作,为未来的主、配采面正常接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本形成矿井近期、中期、远期接续优化布局。

岁月悠悠,当初年方弱冠的一届书生,早被修炼成了历经风雨磨砺的硬汉。然而硬汉背后也有铁骨柔情。工作性质决定了他需要天天跑现场,跟工人一同入井、带头抓安全、排查隐患,查看施工安全状况,检查隐患遗留问题;带班期间,班中巡查雷打不动,从工作面工程质量到顶底板管理,从上下端头支护到采空区管理,哪怕是一丁点的小事,都会盯着不放,咬住不松。那是在2012年夏天,早晨下井,下午开会,晚上学习,连续3个多月连轴转他没有休息一天,导致他的膝盖旧病复发,一上台阶就钻心地痛。同事都劝他休个班去医院检查检查,领导也强令他去医院检查。可一周后又见他拖着伤腿一瘸一拐的出现在采煤工作面。

他老家在河北的千里之外,岳母家在济南,他和妻子都是独生子,有事都需要夫妻俩三地奔波。每年回老家和岳母家加起来也就三、四次。他对老人、对家庭的付出只能说少之又少。他母亲腰间盘动手术,也仅仅在家呆了4天,还是在妈妈的催促下他又若无其事的回到单位。女儿快5岁了,和女儿呆在一起的日子加起来也不足半年,都是岳母在济南带着。岳母到了退休年龄因为所在企业未正常缴纳养老保险无法正常退休。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默默地为岳母支付5万多元补缴养老保险,解除了老人的后顾之忧。他说:“对老人他也只能做这么多了”。

他明白作为一名管理人员的职责岗位,特别是节假日期间应急演练,井下检修的特殊工作他更要坚守,有好几次都是最后一个升井。当看着一批批可亲可敬的矿工兄弟平安升井后,他觉得自己的付出值得!从那一个个憨厚朴实的笑容里,他找到了工作带来的另一种幸福。

鲁迅先生说过:“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很多和他一起工作过的工友对他能有今天的成就一点也不足为奇。这得益于他有豁达的胸怀、娴熟的专业技能、知人善任的领导艺术,既善于学习书本知识,又善于学习别人的管理经验。正是有崔海峰这样一群献身煤海的无悔矿工,才成就了企业的辉煌。运河煤矿八年来共生产原煤102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6.6亿元,利税35.6亿元,利润21亿元,实现安全生产1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