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返回
山东海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校友办  发布时间:2013-05-05  浏览量:

山东海力实业集团组建于2004年,其前身为宁阳正大煤业有限公司。集团成立之初,主要依靠两个煤矿盈利支撑运营。当时的海力,安全形势很差,发展压力很大;石屯煤矿资源枯竭,即将闭坑;石桥煤矿地质条件复杂,生产能力难以提高;企业思想意识滞后,经营机制不活,再就业压力骤增,面临着内抓管理,外拓发展的艰巨任务。海力集团新一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明晰思路,调整目标,大胆制定出煤炭为基础,大力发展非煤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转型战略。秉承“顺势发展与造势发展并进,产品经营与资本运营并重”的原则,经过近几年坚持不懈的发展,由单一的煤炭企业,顺利转型成为“以矿业为基础、汽车业为主导、新兴产业为未来”的多元化产业格局和联合舰队运营模式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经营范围涉及煤业、汽配业、航空部件维修服务业、金融业等诸多领域,实现了规模和效益的连年翻番。2011年,在国际经济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集团通过积极转方式、调结构,大力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实现了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3%、20%、20%的较快增长目标。

一、基于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的煤炭企业转型

从竞争优势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目的是要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解决企业可持续发展,即我们常说的做强、做久的问题,其实质是煤炭企业为了适应内部因素或外部环境的变化,把企业资源在产业内和产业间进行重新配置。长远来看,由煤炭产业向非煤产业转移是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资源性企业虽然相对稳定,但矿井的服务年限是可预测的,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粗放型发展的时代已近终结。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主要已不在于对矿产资源的占有,而更依赖于技术和人才等因素。所以,煤炭企业转型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重构企业竞争优势,走出依靠粗放开发自然资源盈利支撑运营的发展模式,通过有效的资本运营,实现包括物资资源和非物质资源在内的资源科学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

二、海力集团的转型路径

近年来,海力集团充分认识到转型发展的急迫性,依托自然资源的基础保障优势,坚持推进企业转型。经过不懈努力,逐渐形成了以矿业为基础,多元产业竞相发展、相互支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目前,集团下属13个企业,拥有两个全资煤矿,控股包括山东同创汽车散热装置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11个子公司,企业资产总额达到30亿元,员工达到7200余人。海力集团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及其发展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其基于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转型战略。

(一)努力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强化企业转型基础

提升核心竞争力、大力实施企业转型升级,是实现企业做强、做久的关键,而煤炭产业的稳定发展是进行产业链条延伸和产业创新的基础,也是保证企业和谐稳定的基础。因此,海力集团的转型是在立足煤、做强煤,提升基础产业竞争能力的基础上展开的。在保证原有石屯、石桥两个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上,集团稳步实施“积极走出去整合外部资源”战略,成功整合了贵州麒麟煤矿,煤炭产业更好地发挥着基础保障作用。

(二)积极发展多元化产业,推动企业产业转型

在海力集团看来,有效整合企业现有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多元产业,才能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基于此,依托煤炭产业,集团董事会大胆制定了“以矿业为基础、汽车业为主导、新兴产业为未来”的发展思路;提出了“顺势发展与造势发展并进,产品经营与资本运营并重”的原则,依托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力在非煤产业尤其是汽配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加快形成竞争优势。集团积极响应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精神,大力促进汽配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强技术改造,强力打造以“同创”牌散热器为代表的民族知名品牌,海力国际汽配产业园已初见规模,预计到2015年,汽配园入园企业将超过20家,成为全球知名的汽车零部件高级供应商和国内外著名的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另外,航空部件维修服务业积极开拓、锐意进取,经济效益日益明显;机械制造修配业建设如火如荼,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绩;金融业探索出师得利,集团多元化发展再现新气象。

多领域、多产业取得的良好业绩及蓬勃势头,充分印证着海力多元化发展模式的成熟与成功。“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集团非煤产业收入占整个集团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9.76%、89.33%、91.07%、92.01%、92.12%。非煤产业在集团产业结构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例,已经成为集团的主导性支柱产业,海力在几年的发展中,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赢得了先机。

(三)强化技术创新,推动企业技术转型

技术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通过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技术创新改变企业的技术供给结构,直接实现对原有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改造升级,是企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海力集团充分发挥大集团专业技术人才多和科研能力强的优势,依托现有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四大研发平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高新技术改造嫁接传统产品,带动传统产品质量升级。新产品研发形成了“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构思一代”的开发格局,产品质量、生产工艺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以同创为例,目前该公司产品主要涉及汽车散热器、中冷器、冷凝器、蒸发器、油冷器、车用空调等八大系列800余个品种,年生产能力可达150万台套。拥有国家专利10余项。产品不但实现与国内多家汽车生产企业配套生产,并大批量出口美国、中东、韩国、加拿大、欧洲等国际市场。

(四)强化管理创新,推动企业管理转型

为了适应企业转型发展的战略要求,海力集团在管理中探索,在发展中创新,不断建立和完善具有时代特征和海力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坚持制度化与人性化相统一的原则,大力倡树“雷厉风行、立说立行、有规必行”的执行文化,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通过重点加强内部管理和对各子公司的协调管控,建立科学、系统、规范、有序的管理体制,确保了集团快速、可靠、稳定发展。具体来说,在管理制度上,建立健全了机关人员考核制、竞聘上岗制、干部培训制等管理制度;在组织结构方面,实施组织扁平化改造,强化集团公司“战略管理、资本运作、人力资源开发、管控考核、组织协调”等宏观协调功能,突出各子公司生产经营职能;在管理模式上,积极推进管理信息化,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对相近业务进行专业化重组,对资源重复配置、内部无序竞争、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效益低下的资产和业务进行重组改造或坚决淘汰。

鉴于集团多年来在实施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经济、践行社会责任等诸多领域取得的突出成绩,集团先后被相关部门授予“中国最具成长性企业”、“第二届中国改革十大先进集体”、“2009年度中国诚信企业”、“中国学习型组织十佳单位”、“山东省管理创新优秀企业”、“山东省自主创新型企业”、“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山东省现场管理样板企业”、“低碳山东风云榜贡献单位”、“山东省明星企业”、“泰安市管理创新十佳企业”等荣誉称号。

三、海力集团转型发展中的经验总结

企业要真正实现转型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地继续做好“转方式、调结构”和节能减排工作,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主动、科学转型。

(一)煤炭企业转型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应主动转型,提前转型

对自然资源财富的占有,不可能成为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煤炭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资源性企业转型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尤其是资源面临枯竭的企业,更应自我加压,做到未雨绸缪,主动转型,认真思考并积极探索转型的途径。煤炭企业转型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不能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也不能急躁冒进,奢望一蹴而就。

(二)煤炭企业转型不是简单的产业转移和多元化,应尽可能依托自身竞争优势稳健转型

从经济发展规律和企业发展现状来看,产业结构由一元转向多元,由单一转向复合,是转型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但就煤炭企业而言,其转型的要义不仅仅在于煤炭产业向非煤产业的转移,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传统的资源产业,不断提高竞争力,与煤炭企业转型并不矛盾。相反,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的过程,本身就孕育着非煤产业成长的因子。海力集团在不断发展煤炭产业的过程中,形成了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这为非煤企业的快速壮大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成为企业成功转型的坚强保障。

(三)煤炭产业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制度转型、技术转型、组织转型、管理转型进行战略匹配

煤炭企业转型的目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发展动力的优化,最终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煤炭企业要实现产业转型,一方面要依托企业的资源优势、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在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人员和技术等方面实施转型,使之与企业转型战略相匹配。离开这些的支撑,企业的产业转型就不可能顺利实现。

总之,海力集团科学发展推进转型升级的经验和作法,说明了企业只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转方式、调结构”和节能减排精神,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树立“危中寻机,变中谋胜,乘势发展”的意识,以创新应万变,在创新中发展,在创新中孕育商机和企业活力,就能以强有力的竞争力谋求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百年基业常青的目标。

上一篇:新方集团

下一篇: 菏泽煤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