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返回
尹海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作者:校友办  发布时间:2008-03-26  浏览量:

2007年年底,尹海明重返母校时,正好30岁,已担任中交一航局四公司第一工程项目部的经理。
   公司组织人事部部长王祥铎介绍说:公司的项目部经理都是公司独当一面的大员,是公司的顶梁柱。尹海明是公司的骄傲,也是山东科技大学的骄傲。
   三十而立。尹海明2000年从山东科技大学土建学院毕业,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公司骨干,承担过岙底特大桥、唐曹高速等重大项目,先后获得公司“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先进个人”和“天津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面对成功和荣誉,尹海明异常谦虚;畅想明天和未来,他显得踌躇满志。2007年12月30日,面对母校的师友,面对还在母校就读的学弟学妹,尹海明侃侃而谈,他生动地讲述了大学毕业几年的经历,讲述了他的感受、他的体会,受到了听众的热烈欢迎,赢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留给了学弟学妹们深深的启迪。
  
   尹海明大学毕业后,被分派到中交一航局四公司黄骅港翻车机房工地。踏入工地,一切都是那么新奇,那么新鲜。荒凉的工地、简陋的工棚办公室、雨天泥泞的场区,这都是以前从没有接触过的环境。虽然,在进入公司之前,组干处领导就多次给他打了预防针,告诉他“工地生活较为艰苦,办公环境较差”等,但眼前的情景,还是让尹海明大为吃惊。
   进入施工现场,面对复杂的翻车机房图纸,尹海明不知道从哪一张看起,或者说基本上看不懂,当时担任主管施工员的赵振海指导他“先看模板图,看懂模板图再看钢筋图”,并让他通过计算某一层的混凝土的工程量锻炼细心看图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尹海明对翻车机房的图纸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他开始涉足模板的“翻样”工作和钢筋的“翻样”工作。由于经验不足,按照其翻样的钢筋给施工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民工们“怨声载道”,也无形中增加了劳动量和成本。尹海明很快从失败中振作起来,将此部位翻样重新做了一遍,找出以前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反复计算对比,确定最合理的翻样做法,并最终请民工班长审核通过了。
   2001年4月,由于工作需要,尹海明被调入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刚刚成立的甬台温高速公路项目部,担任施工员。南方阴雨连绵的天气,对需要场地回填的预制场工作形成了很大的限制,再加上尹海明学的是“工民建”,对道桥工程感到有一些陌生,对预制场工作也是一无所知。这种情况下,尹海明利用雨天无法施工的时间,到周围其他的兄弟工地预制场学习,问参数、画图纸,“工作、学习两不误”。经过近2个月的建设,预制场终于按时建成试运行了。
   2002年10月,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公司安排尹海明单独负责岙底特大桥的施工。岙底特大桥全长515米,共计17跨,跨3条峡谷,桥区全部坐落在山上。此特大桥全部为人工挖孔桩基础,最深桩有50米,人到下面呼吸都很困难,需要空压机深到井底进行换气通风,施工难度相当大。艰苦的环境,困难的任务,更加激起尹海明的工作热情,他不但在每根桩成孔后亲自到井底检查,而且在每根桩浇筑混凝土时候,清早4点左右就起床安排混凝土,他的努力得到项目部的认可。之后项目部又把最长的弃土场盖板涵的施工工作交给他,尹海明大胆提出设计变更,将通长的盖板涵变更为分段解体为3段,并根据地形情况决定涵洞节数和标高,通过此变更,盖板涵施工提前了一个月。
   在岙底特大桥的工作完成后,尹海明重新回到黄骅港,担负黄骅港二期翻车机房主管施工员的重任。有了一期的翻车机房施工借鉴和甬台温高速公路的施工经验,尹海明在翻车机房的工作进行得较为顺利。2003年,黄骅港二期翻车机房被评为局“精品工程”,并被河北省评为“河北省文明工地”。尹海明写的论文《爆破技术在翻车机房工程中的应用》也获了奖,他个人被公司评为2003年“优秀青年知识分子”。
   2004年12月,尹海明进入天津港南疆负责南疆神华煤炭码头翻车机房,担任项目部生产经理。从组建项目部、人员安排,到后勤、民工吃住,还有临时用水、临时用电、测量控制点、施工方案的编制、报审监理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摆在他的面前,在公司领导的关心和项目部的大力支持下,这些问题都一一解决,使他能够一心扑在生产上。因施工员、技术员没有到位,他带领工人在现场放线,指挥挖机开槽,规划办公区、施工区、生活区以及场区道路和临时排水等,既当施工员,又当技术员。项目开工适值寒冬,南疆又是煤码头,每天下来脸上、鼻孔、口里、耳朵内满是煤灰。
   经历了施工员到生产经理角色的转换,尹海明很快从狭窄的视野和思路中转变过来。制定了明确的管理目标,根据目标将建设标准制定出来,并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同时,在精细管理上下工夫,体现项目部文化。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项目部连续3次在业主神华集团组织的检查评比中获得第一名。
   2006年1月,公司安排尹海明到唐山市京唐港负责京唐港翻车机房工作。凭借自己的出色工作,他获得“唐山市文明工地优秀项目经理”称号,同年,被评为“天津市青年岗位能手”。
   2006年12月,尹海明开始负责唐曹高速5标段项目。这对尹海明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不管是项目部领导,还是全体职工,经常从凌晨忙碌到深夜,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唐曹高速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曹妃甸工业区配套设施,也是河北省重点工程,省市各种检查多,应酬接待工作量很大。尤其随着哈大项目的开工,公司从唐曹5标抽调了数名技术骨干,使得原本人员相对缺乏的唐曹高速更显捉襟见肘。压力和挑战之下,尹海明迎来的却是超前的施工进度和业主、监理的肯定。
   2007年8月,天津港务局首次主动找到公司,邀请公司承建东疆库房工程。工程要求在3个月内完成总建筑面积13多万平方米的二层库房6个,总造价3.3亿元,尹海明项目部负责其中2个库房建设。这个项目是天津市政府领导给国务院承诺的一期封关的重要项目之一,政治意义巨大。尹海明带领一班人共同分析工程特点,细化节点,倒排工期,各项工作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其安全、质量和进度都受到业主和天津港东疆指挥部总指挥的肯定。
   由于工作努力,2007年12月,公司任命尹海明为第一项目部经理,他感受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尹海明说,近几年,由于公司发展迅速,急需各岗位的优秀人才。公司也注重大胆启用新人,有的大学生毕业不到一年就被委以重任。他语重心长地对学弟学妹们说,在施工单位工作,“能吃苦、不怕累”这种品质必须要具备;在学校里,大家学到的是知识,获得的是文凭;工作中要联系实际,虚心学习,努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用汗水换来成绩。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方圆/整理 校友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