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返回
朱延正:从博信到博士
作者:校友办  发布时间:2012-04-19  浏览量:

作者简介:朱延正,山东聊城人,中共党员。2009年,在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完成了网络工程专业的本科学习,并于当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福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12年又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朱延正在本科期间,曾获得省优秀学生、省政府奖学金,多次获得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研究生期间,发表学术论文4篇,其中被EI收录2篇,SCI收录1篇,EI刊源1篇,获福州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福州大学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等荣誉。

大学的任务就是学习

八年前,作为母校招收的第一批本科生,怀揣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希望与憧憬,我迈进了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的校门。

那时我还是一个“书呆子”式的学生,每天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图书馆的阅览室成为了我第二课堂的主阵地,每当学累了就会看些报纸、书籍来调理自己的大脑,至今我还保留着这个好习惯。

经过一年时间对大学模式的认知与理解,我开始规划此后三年的大学生活:该学些什么,该怎样去学。大二是做好自己人生规划的最佳时期,每天除去上课之外,有大量的课余时间可自由支配,如何充分高效地利用好这些课余时间至关重要。只有管得住自己,才能在竞争中打得赢。大学不像高中,大学是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初步形成的阶段,我们更应该勤思善学,多去争取与把握机会,尽一切可能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自身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效率的改进。俗话说“机会是永远给那些准备好的人”,没有前期的努力与付出,即使机会来到你面前时,也不过是你人生中匆匆的过客而已。

学习是一个快乐的过程,用心学习,用心思考,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学习之余也不要忘记锻炼身体,拥有健康的身心是我们工作学习的坚实后盾。记得大学时每天早晨坚持去操场跑步,我身心得到锻炼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自己勇于面对困难的信心与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

制定合理的考研计划

对于想在大学后继续深造的学生来讲,首先要努力把数学与英语学好,同时着重学好自己本专业的一些骨干课程。很多同学会讲“我对英语没有什么兴趣”,不愿意去学。我的体会是,没有兴趣就努力去培养兴趣。歌唱家并不是天生地就喜欢唱歌,天才只占极少数。谈到具体的学习方法,从我的经验来看,每个人都应该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去摸索适合自己的一套路子,因人而异,不要跟风,更不要人云亦云。在保证学习时间的前提下,尽可能恰当地制定学习计划,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大多数同学的智商差不多,考研成绩的差异源于备考过程中计划是否安排合理,学习效率是否高等等。考研能否成功,不只是对知识的考查,同时也是对自己意志力、耐力的严峻考验。所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将有助于大学学习甚至今后更长阶段的研究工作。

当前考研竞争日益激烈,同学首先应该对自身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恰当评估自己的综合水平,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去选择报考学校,切忌好高骛远,更不要有一志愿未过线再调剂的念头,从今年开始A区与B区合并后,较好的学校生源都较充足,这将给考生调剂带来很大困难,所以只有夯实基础知识,再有针对性地去认真备考,才能在考研中取得成功。

考研是一种经历,每一个经历过这个阶段的同学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即使最后失败,也会虽败犹荣,因为你在这个过程中会真正体会到为了追逐梦想而付出的艰辛努力。

利用第二课堂提高综合能力

为了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大学里我开始寻找机会去勇敢地展示自己。2007年4月,信息系第二届学生会各部门负责人的竞选演讲让我记忆犹新。我用朴实的语言介绍自己,出乎意料地得到了评委的认可,成功进入学生会。在担任系学生会副主席、博信创业团队负责人、电脑爱好者协会负责人等职务期间,我虚心坦诚地向老师、同学们求教工作方法,交流工作经验,从工作中慢慢地提高自己的能力。现在回想起当时在学生组织中工作的经历,那是我人生中宝贵的精神资源,也庆幸自己当时像对待学习一样去认真学习这门看似普通的“课程”。

在学生会期间,我始终恪守“不要因为工作而耽误了学习”这一信条,因为我的第一身份是学生,学习是自己的第一要务,我始终将这一信条牢记于心,在日常生活中恰当地处理好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学习与工作形成优势互补,在巩固了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组织博信创业团队的过程,给了我很大的收获。2007年10月,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正式启动,时任信息系团总支副书记的朱庆豪老师找到我,提出计划成立一支由系部出资赞助、生独立管理经营的创业型团队。农村出身的我经过了学生组织中半年的锻炼,也很想利用这个机会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增加自己的见识。于是在领导老师的支持下,成立了主营校园内废品回收的创业型学生组织——博信创业团队。“服务社会,让资源再利用”是团队始终坚持的宗旨,将近一年的创业经历,让我切身感受到了团队大家庭的温暖,所有成员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更是让我倍受感动,他们将大部分的课余时间无私地献给了团队,极大地促进了团队的发展和壮大。

另一个收获是奉献精神。博信团队的运营得到了校区与系部领导的大力支持,当团队运作出现资金困难时,朱老师更是主动把他的工资中拿出来支持团队的发展。这让我们大家都很感动,从老师那里,我真正了解了奉献,学会了奉献。(文:朱延正 编辑:李亚宁)

成立之初的博信团队

博信团队在工作